![]() |
机关党委,各党总支、直属党支部:
各院、部、处(室、馆、所、中心)、直属单位: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,适应社会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,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、针对性、实效性,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要求,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。
一、提高认识,充分认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
1.统一思想,提高认识,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。当前,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对高校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、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。互联网已日渐成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。对此,我们应高度重视,以新技术网络平台为基础,切实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,助力创新人才培养。
2.遵循规律,把握原则,层次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、覆盖面较宽的系统工程。在实施过程中,我们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,把握好全体覆盖与个性指导相统一、人才培养与思想教育相统一、网络主体作用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统一的原则,紧密结合学校实际,从薄弱的、紧迫的环节入手,突出重点,有序地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。
二、借力网络平台,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
3.建好主题网站。主要建设综合性门户网站、主题性教育网站、思政教师博客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网站四大类网站。综合性门户网站建设。主要做好校园网、新闻网与教育部“大学生在线·财经频道”建设,加强信息的深度挖掘,提升师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。主题教育网站建设。摸清学校主题教育网站的数量以及主要定位,合理布局主题网站的分工和作用。积极探索主题网站构建方法和发展方向,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师生实际问题相结合,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和感染力。做好“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”和“形式与政策教育网”建设。思政教师博客建设。鼓励思政课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积极参与网络思政工作,精心打造2-3个专业教师博客,围绕学生关心的理论和现实热点、难点和重点问题,在网络上发表理论宣传教育文章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网站建设。建好大学生素质教育在线学习系统,做好栏目设计,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人文因素,采取课内外结合的方式,使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教育、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。
4.融入新媒体平台。积极关注新媒体发展,主动融入大学生关注度高、使用频繁的新媒体平台。做好学校官方微博建设,出台官方微博维护与管理的相关规定与制度;积极利用飞信、QQ、人人网、微博、微信等学生常用的多维度社会网络资源,密切与学生沟通;以学生需求为导向,建立学校官方微信体系,将“CUFE_沙河”、“中财同心圆”、“中财就业”、“神马中财”、“中财研会”等微信平台搭建成具有移动性和社交性的全时段、全过程、全频段、立体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。
三、创新工作,推动传统工作优势向网络空间转移
5.加强网络学生组织建设。加强网络班级、网络学生组织建设,通过网络密切团学组织内部的沟通交流,提升组织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,实现线上线下组织建设的并行覆盖和相互促进。组建专业、年级、班级、宿舍和依托兴趣成立的各类社团等多层次、有交叉的不同规模网络群簇,鼓励各类学生组织通过网络文化作品展示组织自身及组织成员风采,增强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归属感。
6.把握和引导网上思想动态。研究网络思想动态发现和引导规律,围绕学校中心工作,抓住重点,充分运用议题设置的方式方法,主动发起网上话题讨论,正确引导师生言论。积极回应,解答师生关心的难点、热点问题,善于解疑释惑、研机析理。对有争议的,甚至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话题讨论,要及时发现舆论倾向,因势利导,将话题讨论引导到理性反思的层面上,自觉提升认识。
7.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党建工作。加快学校党校在线学习平台建设,依托丰富课程资源环境,建立系统的个性化课程培训体系,开展入党积极分子、党员和中层干部在线学习,实现学习培训的日常化、便捷化和个性化,树立党员终身学习理念,有效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。开设网站特色栏目,结合党建工作特点,运用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工作部署、信息发布、意见征询、先进表彰和党务公开等。
8.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。通过网络扩大“中国梦”主题教育活动,采取活动主题视频网络展示,学生自主网络投票的方式,进行风采展示与评奖评优。品牌项目“榜样中财”融入网络平台,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宣传优秀学子事迹,开展榜样教育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、学生骨干训练营等人才培养项目进行网上互动展示,扩大学生参与覆盖面。“校长茶座”、“中财观点”等特色活动不断增加亲和力,最大限度地挖掘网络优势,为师生服务。进行全员育人工作和德育示范基地建设成果的网络展示,搭建“我的班级我的家”、“红色1+1”等活动的网络展示平台,加大学生和全员育人工作中先进典型的网络宣传力度,提升育人工作影响力和先进典型的引领力。
四、精心组织,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
9.加大校园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创造与供给。突出校园特色,办好校园网中 “中财视频”等品牌网络视频栏目建设。利用学校传统、大学精神、校史校情资源,建立数字展览馆、数字校史馆,提供网络文化服务。发动师生原创反映校园生活、学习的文艺作品,包括诗歌散文、宣传评论、相声小品、DV动漫等,弘扬主旋律,传递正能量。进行长微博、微视频等网络文化作品大赛,设计制作出一批适合新媒体传播、体现中财大特色的网络文化精品。
10.推进校园文化国际化网络传播。做好校园英文网站的推广和提升工作,制定出台《中央财经大学英文网站建设与管理办法》,明确网站建设和维护的职责与要求,不断提升英文网站在校内外的影响力。鼓励和引导国际留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介绍在校学习、生活情况,传播中财大精神与文化。
11.大力开展师生网络素养教育。引导广大师生形成科学、文明、健康、守法的上网习惯。加强学生教育管理,增强学生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、抵制、批判能力,实现学生网上自我教育、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。发挥思想道德修养、法律基础等课程作用,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纳入课程教育。把文明用网作为师德建设重要内容,在教师岗前培训、业务学习、工作考核等环节提出相关要求,形成文明、理性的用网氛围。
五、认真培养,建设高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
12.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。以辅导员、班主任、名师为主,组建20人左右的网络评论员队伍,活跃在校内外网络社区中,形成主流言论。在学生记者、党员、网民中,着力培养20名左右的学生骨干,积极用好网言网语,从学生的视角出发,及时将学校的动态和声音传递到学生中。定期开展培训,通过外出研修、工作交流、课题支持等形式,加快队伍的成长与培养。
13.培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队伍。鼓励和支持全校师生,特别是知名教师、学术教学名师、优秀导师、学生达人利用专业知识,参与到网络文章写作和网络文化作品创作中,更多地团结凝聚师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。推动形成文化建设、思政教育等相关专业师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机制和办法。
14.建立网络技术维护开发队伍。以相关专业教师指导,学生自主参与的社团活动形式,建立网络技术开发团队以及微博微信工作室,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,开发学校网络以及新媒体应用服务,加强校内网络及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性作用,在为师生提供讯息咨询、信息推送的同时,搜集师生思想动态,反映师生诉求。
六、加大投入,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保障
15.加强组织领导。学校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,由校领导担任组长,成员为组织部、宣传部、学工部、教务处、研究生院、人事处、校团委、网络信息中心、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单位、部门负责人,定期召开工作研讨及联系会议,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。明确专门处室,增加人员配备,具体组织实施网络思政工作管理和建设工作。
16.改进评奖评优机制。设立网络思政育人专项资金,定期开展网络思政工作测评,评选、表彰网络思政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网络思政工作者。在校报、新闻网等校园媒体上设立相关栏目和专题,对获奖集体和个人进行常态化宣传。
17.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。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网站、域名、IP地址备案的有关规定,结合学校实际,出台校园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,使网络管理做到依法办事,有章可循。加强校园网站接入管理,落实实名注册登记,并通过必要的技术、行政、法律等手段,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入校园。密切关注网络发展的新动态,根据新情况、新问题,及时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,以确保校园网络的健康发展。
18.推动科学研究。充分发挥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的作用,密切关注社会网络发展的新动向、新趋势,结合师生关切,加强网络思政工作的调查与研究,围绕工作中的瓶颈性、前瞻性问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。加强成果转化,把优秀课题成果落实到网络思政工作中的具体环节、具体部门,推进网络思政工作创新发展。
附件:中央财经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重点任务分解表
中共中央财经大学委员会
2014年9月30日